4月25日,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霸一村,大荔县荔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队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资料照片)
日前,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连续出台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持之以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
《实施意见》的出台,基于怎样的考量?应该怎样把握《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我们邀请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进行解读。
访谈嘉宾:
陕西省委农办主任、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孙矿玲
陕西省委农办副主任、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陈文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温志刚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贺军平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建军
问:《实施意见》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陕西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孙矿玲:《实施意见》从耕地保护、科技支撑、单产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打出了“组合拳”,全方位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聚焦“藏粮于地”。一方面,抓好耕地保护,严格“占补平衡”管理,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严守耕地红线;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加快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高耕地监管水平,推进耕地质量提升。
聚焦“藏粮于技”。一方面,扎实开展11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抓好农技推广,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强化精准农技指导,充分释放增产增效潜力。
聚焦“丰产丰收”。一方面,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协同,分层打造一批高产示范田;另一方面,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升规范化服务水平,更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问: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实施意见》有哪些部署?
贺军平:加快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平台作用,加强数据分析比对,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风险应消尽消。
加快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对无劳动能力的,通过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兜牢最低生活保障底线;对有劳动能力的,加大开发式帮扶力度,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对帮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判,分类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对帮扶资产的有效管理,确保在脱贫攻坚期和过渡期形成的帮扶资产能够持续发挥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问:《实施意见》提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陕西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何建军:陕西将在4个方面持续用力。
首先是优化县域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布局县域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确定村庄建设优先序和建设重点,统筹建设与管护,建设一批示范村。
其次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供水、农村电网、农村公路等提升行动,选准“小切口”,加强村庄给排水、巷道硬化、快递进村、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方面建设,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再次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完善县域内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婴幼儿照护服务。
最后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片区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抓好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问:陕西如何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
温志刚:首先是发展乡村特色富民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其次是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优先支持建设内容选得准、带动就业人数多、劳务报酬发放高的项目,最大程度发挥以工代赈吸纳带动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效果。
再次是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苏陕劳务对接交流,举办苏陕专场招聘会,加大直达输送力度;继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就业能力强、增收效果明显的苏陕共建劳务品牌。
最后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深入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管护体制机制,加大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减少农民刚性支出。
问:陕西如何加速推动农村改革?
陈文:关于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2025年陕西将在凤县、铜川市王益区等14个地区开展整县(市、区)试点,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关于着力提升宅基地规范管理能力,陕西将严守土地管理法律政策底线红线;做好宅基地规范审批,推动宅基地执法权下放乡镇;有序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探索有效实现形式。
关于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陕西将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和村级债务规模。
关于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陕西将深化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群众新闻记者 刘印 吴莎莎)